黃絲帶的詮釋
自從星洲日報檳城辦事處同事陳雲清被內安法令扣留事件發生後,我的msn系統上一直都是帶著黃絲帶的標誌。
近日來,許多朋友在電腦上敲來問我,黃絲帶是啥意思?為何要一直放著黃絲帶。
在互聯網上稍微瀏覽後,接到一些關於黃絲帶的典故與來歷,就此轉載與大家分享:
1971年10月14日《紐約郵報》刊登了一篇小說:長途車上坐著一位沉默不語的男子,在同車的年輕遊客不斷盤問下終於開了口。
原來他剛從監獄出來,釋放前曾寫信給妻子:如果她已另有歸宿,他也不責怪她;如果她還愛著他,願意等他回去,就在鎮口的老橡樹上系一根黃絲帶;如果沒有黃絲帶,他就會隨車而去,永遠不會去打擾她……
汽車快到目的地了,遠遠望去,鎮口的老橡樹上掛了幾十上百條黃絲帶,車上的乘客都歡呼起來。
這個動人的故事被作成了歌曲,伴著歌聲這個故事也傳遍了全世界。黃絲帶也成為美國「歡迎被囚禁的人重獲自由」的標誌。
黃絲帶目前已經成為了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誌,也有哀悼、思念、祈福、希望及盼望平安歸來之意。
在我的印象中,在2008年間,民間曾經有發動兩次黃絲帶運動,一次是中國四川大地震後,舉世哀悼蒙難者時發動。
還有就是今年9月間,警方援引內安法令,一夜間扣捕陳雲清同事、郭素沁及拉惹柏特拉時,由大馬新聞從業員所發動。
雖然上述三人皆已獲釋,但是對大馬新聞從業員而言,“新聞自由”仍被囚禁中,黃絲帶永遠都還存在。
近日來,許多朋友在電腦上敲來問我,黃絲帶是啥意思?為何要一直放著黃絲帶。
在互聯網上稍微瀏覽後,接到一些關於黃絲帶的典故與來歷,就此轉載與大家分享:
1971年10月14日《紐約郵報》刊登了一篇小說:長途車上坐著一位沉默不語的男子,在同車的年輕遊客不斷盤問下終於開了口。
原來他剛從監獄出來,釋放前曾寫信給妻子:如果她已另有歸宿,他也不責怪她;如果她還愛著他,願意等他回去,就在鎮口的老橡樹上系一根黃絲帶;如果沒有黃絲帶,他就會隨車而去,永遠不會去打擾她……
汽車快到目的地了,遠遠望去,鎮口的老橡樹上掛了幾十上百條黃絲帶,車上的乘客都歡呼起來。
這個動人的故事被作成了歌曲,伴著歌聲這個故事也傳遍了全世界。黃絲帶也成為美國「歡迎被囚禁的人重獲自由」的標誌。
黃絲帶目前已經成為了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誌,也有哀悼、思念、祈福、希望及盼望平安歸來之意。
在我的印象中,在2008年間,民間曾經有發動兩次黃絲帶運動,一次是中國四川大地震後,舉世哀悼蒙難者時發動。
還有就是今年9月間,警方援引內安法令,一夜間扣捕陳雲清同事、郭素沁及拉惹柏特拉時,由大馬新聞從業員所發動。
雖然上述三人皆已獲釋,但是對大馬新聞從業員而言,“新聞自由”仍被囚禁中,黃絲帶永遠都還存在。
2 Comments:
原来,黄丝带还有一段故事的。。。新闻表面说,是自由。其实不然。。。
黃絲帶的典故是挺感人的。
Post a Comment
<< Home